中国减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减肥常识

减肥常识

赵方庆+魏泓等GUT:抑食欲、调菌群的强效减肥肽

中国减肥网2023-01-09减肥常识苦瓜能减肥吗
魔芋减肥,苦瓜能减肥吗,姜能减肥吗,赵方庆+魏泓等GUT:抑食欲、调菌群的强效减肥肽,魔芋减肥,苦瓜能减肥吗,姜能减肥吗①设计并优化一种口服的九肽D3,能有效改善高脂饮食(HFD)引起的小鼠肥胖,且其作用在有菌小鼠中比无菌小

赵方庆+魏泓等GUT:抑食欲、调菌群的强效减肥肽

赵方庆+魏泓等GUT:抑食欲、调菌群的强效减肥肽,

  魔芋减肥,苦瓜能减肥吗,姜能减肥吗① 设计并优化一种口服的九肽D3,能有效改善高脂饮食(HFD)引起的小鼠肥胖,且其作用在有菌小鼠中比无菌小鼠中更好(12%vs9%);② D3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并上调回肠中的厌食激素尿鸟苷素(UGN)表达,UGN作用于下丘脑受体GUCY2C,从而抑制食欲改善能量平衡;③ D3改变HFD小鼠的肠道菌群,经IFNγ-Irgm1轴使AKK菌丰度升高100倍,补充AKK菌可下调脂质合成和吸收相关基因并增厚黏液层,部分介导了D3的抗肥胖作用;④ 在大鼠和猕猴模型中验证了D3的功效。

  超重和肥胖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Gut最新发表了来自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和陆军军医大学魏泓与团队的研究,研发出一种用于减肥的小分子口服肽药物D3,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均显示出很好的抗肥胖效果。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D3通过抑制食欲以及增加肠道菌群中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等机制,来发挥抗肥胖作用,并提示靶向从肠至脑的UGN-GUCY2C内分泌轴是抗肥胖治疗的潜在策略。总之,该研究为稀缺的口服减肥药提供了新的候选药物和研发思路,具有很强的临床转化前景。(@mildbreeze)

  ① 纳入含114657人的芬兰队列(平均随访时间12.1年),发现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消化、呼吸、神经等21种疾病密切相关;② 肥胖人群患一种、两种、多种(≥4种)疾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83、5.17、12.39倍,且患病年龄显著提前;③ 肥胖程度与患复杂多病的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肥胖程度越高,患复杂多病风险越大;④ 这21种疾病间相互关联(许多是双向关联),这种关联会加速肥胖相关共病的进展;⑤ 研究相关结论也在UK Biobank队列中得到验证;

  多项研究发现,肥胖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肌肉骨骼疾病、感染等一系列疾病的患病风险,缩短患者的寿命。近日,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在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对芬兰两个队列研究共114657名16-78岁的受试者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英国生物数据库中一个包含499357名38-73岁的受试者队列进行验证,发现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消化、呼吸、神经等21种疾病密切相关,且肥胖人群患2种以上疾病或患4种以上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总之,该研究证明肥胖与21种疾病的患病风险相关,且这些疾病间相互关联,这种关联也会进一步加速肥胖相关疾病的进展。(@九卿臣)

  ① 普洱茶可改善CRD小鼠的肥胖,促进朱砂精酸(CA)产生;② CA促进脂肪组织脂解和生热反应(HSL, ATGL, Pparα, CKB, UCP1),通过靶向脂肪组织受体蛋白,增加脂肪细胞对激素和神经递质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线粒体活性,促进脂肪组织代谢,加速糖脂代谢;③ CA可重塑肠道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改善CRD诱导的脂质积累;④ 普洱茶增加CA产生,通过代谢物-血液循环-脂肪组织轴靶向脂肪组织,降低CRD诱导的肥胖。

  西南大学曾亮和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团队研究成果。肥胖是昼夜节律诱导的一种代谢紊乱,普洱茶对此有改善功效。本文欲探究其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普洱茶改善CRD诱导的小鼠肥胖,增加朱砂精酸的产生。朱砂精酸可以促进脂肪组织的脂质代谢,也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因此,文章认为普洱茶刺激朱砂精酸的产生,朱砂精酸又通过代谢物-血液循环-脂肪组织轴进而改善CRD诱导的肥胖。(@Bingbing)

  ① 为分析作息时型与饮食习惯及肥胖的关系,本系统综述纳入43项研究;② 大约95%的纳入研究表明,晚睡晚起时型和至少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吃的太晚和饮食质量差有关;③ 此外,由于晚睡晚起型人群通常更多地食用加工和超加工食品,大约47%的研究表明,此类人群和肥胖有更强的关联;④ 早睡早起型与经常食用新鲜和加工程度低的食物有关;⑤ 总的来说,中间型睡眠类型的饮食和健康情况与早睡早起型更相似。

  人的作息主要分两大时型(Chronotype),一种是早睡早起型 ( Morning Type),另一种是晚睡晚起型(Evening Type),另外亦有一部分人是在两者之间。近期发表于Nutrition Reviews的一项系统综述表明,晚睡晚起型更有可能出现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吃到深夜,经常不吃早餐,常吃加工/超加工食品,而早睡早起型更有可能有健康的习惯,如早起吃早餐,主要吃新鲜/加工程度低的食品。与早睡早起或中间类型相比,晚睡晚起类型更有可能出现更高的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这三种不同时型人群的饮食行为差异可能与睡眠剥夺引起相关激素变化有关,此外,晚睡者有更多的时间深夜继续进食。(@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① 随机分配190位超重肥胖者进行低热量的中高蛋白质(MHP) 或低脂(LF)饮食4个月;② 测序基线时的粪便基因,对应不同饮食和性别评估四种分组的肠道菌群,探究与BMI%降低的关系;③ MHP女性的肠道菌群包括粪球菌和多尔氏菌等,LF女性为噬纤维菌和红色细菌等,MHP男性为噬纤维菌等,LF男性为紫单胞菌等;④ 含肠菌分数的模型促进72%女性和84%男性选择对应饮食,而包含遗传信息的模型则促进84%女性和73%男性选择对应饮食。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根据超重肥胖者的肠道菌群和基因信息构建算法,从而帮助不同性别的受试者选择最合适的减重饮食方案。(@章台柳)

  ① 纳入28位肥胖患者随机平均分至间歇性能量限制组(IER)和连续能量限制组(CER),持续12周,评估对心脏代谢和炎症标志物的影响;② 促炎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 IL-1β,IFN-γ,MCP-1 , IL-18,IL-23,IL-33)仅在IER组得到明显改善;③ 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显著下降,HOMA-b、HOMA-S显著升高但均无组间差异,IER组HOMA-IR降低更为显著;④ 脂肪因子浓度升高,空腹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显著下降,但无组间差异,CER组血浆虹膜素升高更明显。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招募28位肥胖患者随机平均分至间歇性能量限制组(IER)和连续能量限制组(CER),发现12周的间歇性能量限制有利于减少与肥胖相关的炎症,改善胰岛素抵抗。(@章台柳)

  ① 纳入116篇文章,4184名受试者,分析阻力训练对超重/肥胖者的体成分、局部肥胖和体重的影响;② 阻力训练联合热量限制是最有效的减脂方法,显著降低体脂百分比(?3.8%)和全身脂肪量(?5.3kg),阻力联合有氧运动、单纯阻力训练也有效,但略逊;③ 单纯阻力训练是增加瘦体重最有效的方式(+0.8 kg),阻力训练联合热量限制可以维持瘦体重;④ 阻力联合有氧运动以及热量限制干预也可显著减少局部脂肪和体重;⑤ 多数结果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Obesity Reviews发表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表明,以基于阻力训练的运动干预对超重/肥胖个体的减肥是有效的,尤其当采用节食(热量限制)减肥时,应考虑在治疗方案中纳入阻力训练。(@mildbreeze)

  ① 招募190名志愿者,其中93例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sCAD)、4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冠状动脉正常;② AMI患者的肠道菌群和血清/尿/粪便代谢物发生了特异性变化;③ 14种细菌属和30种代谢物(粪便11,血液10,尿液9)与AMI表型密切相关,能准确区分AMI与sCAD患者;④ 阿利菌属、链球菌属、瘤胃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和粪杆菌属的某些物种能够有效地区分AMI;⑤ 4个菌属、3个粪便和2个尿液代谢物可作为诊断AMI的生物标志物,AUC达到0.932。

  急性心肌梗死(AMI)占冠状动脉疾病(CAD)所致死亡的大多数,因此迫切需要AMI的早期预警,尤其是对于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sCAD)患者。之前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与CAD严重程度相关。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朱海波、张抒扬、唐熠达、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吴崇明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刘建勋与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文章,通过对sCAD、AMI和冠状动脉正常的对照进行肠道菌群、粪便/血/尿液代谢物的研究,鉴定出一组肠道菌群+粪便/血/尿液代谢物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区分AMI和sCAD的无创检测。(@章台柳)

  ① 纳入2034名2型糖尿病(T2D)患者及健康人,选其中120名病例对照受试者粪便测序,发现血清褪黑素升高与T2D风险及空腹血糖水平降低显著相关;② T2D患者肠道菌群α-和β-多样性降低,双歧杆菌丰度升高,粪球菌属丰度降低且伴随血清褪黑素降低;③ 七个菌属与褪黑素和T2D相关,双歧杆菌与血清脂多糖、IL-10正相关,粪球菌属与血清IL-1β、IL-10、TNF-α及LPS等负相关;④ T2D患者菌群代谢物显著改变,色氨酸代谢物可作为预测T2D状态的标志物。

  多项研究已表明,褪黑素在患2型糖尿病的啮齿动物中发挥着有益作用,但其在人类中的作用仍具有争议,需要深入探究。近日,广西医科大学的张海英、莫曾南、Rui Lin及团队在Diabetologia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中国南方人群血清中褪黑素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间的关系,发现血清褪黑素的升高与T2D风险及空腹血糖水平降低显著相关,其中肠道菌群介导的褪黑素信号参与了这种联系,尤其是双歧杆菌属和粪球菌属参与的色氨酸代谢过程。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2型糖尿病相关的肠道菌群和代谢物提供了新思路。(@九卿臣)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