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减肥常识

减肥常识

淡豹:一个人怎么写他就怎么活着 三明治写作学院

中国减肥网2023-01-11减肥常识
,,,淡豹:一个人怎么写他就怎么活着三明治写作学院,,,最近,三明治的儿童创意阅读写作品牌——三明治写作学院,邀请到了小说家淡豹来为孩子们点评作品()。,借此机会,三明治写作

淡豹:一个人怎么写他就怎么活着 三明治写作学院

淡豹:一个人怎么写他就怎么活着 三明治写作学院,

  ,,最近,三明治的儿童创意阅读写作品牌——三明治写作学院,邀请到了小说家淡豹来为孩子们点评作品()。

  借此机会,三明治写作学院的浩原和淡豹聊了聊她的成长与她写作的萌芽。淡豹的表达缜密、发散。当她谈到管理严苛的高中,能感觉到她回忆里那个不屈服的少年。当她讲述自己烫头发、报减肥疗程的经历,她的语气又变得坦然自在。但她的讲述最终总会回到人,回到她手中握着的那块鹅卵石——她的阅读与写作。

  三明治写作学院: 您已经阅读和点评了我们的学生作品,有哪些给您留下印象的片段吗?您如何评价他们的写作?

  淡豹: 我对那篇重写《牛郎织女》神话的印象是最深的。她不只是用情节、对话、科技感来丰富这个传统故事。而是,这个孩子让牛郎织女的性格成为了古代人和现代人的一种综合。这是我觉得重写传说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有的地方,你觉得这两个人是古代人,因为他们在这个作者笔下有一种“一诺千金”。你说要来看我,那么,好,太高兴了,我们永远地生活在一起吧。这是一种非常古典的情谊,非常古典的承诺。另外一方面,他们又有现代人的那种行动风格。所以,我很喜欢这篇作品,不仅是这个作者增添了科技啊,未来感啊,而是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是一个现代人在写一个古代的故事。这个很有意思。

  这三篇,我总的感觉就是,天啊,孩子们写的太好了。这个我相信可能也是不少三明治的老师时常会有的感叹。我也跟我一个朋友分享了一下,那个朋友也是三个女孩的父亲,他看完之后也真的是大大的惊叹。我们都觉得孩子的观察能力惊人,而且他们所捕捉到的那些生动的细节是非常具有个性的,不是说一般的人说的的那种,就是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这种,而是他们每个人真的是文如其人,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们,可是每一篇作文能看出来不同性格特点。

  三明治写作学院: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写作这种方式可以带给他们一点什么东西?

  淡豹:我自己觉得写作不仅是表达,更重要的是沟通。拿上次看的第二篇来讲,就是那个女孩子她要写出她外婆和她妈妈,还有她妹妹,她就要对外婆妈妈妹妹做很细致的观察。在这个观察中间,她自己在家庭里的角色和位置,外婆、妈妈这两个人她们在一段对话中的利益、立场,这些差异慢慢的也就出来了。

  所以,写作从来都不是为了制造出来一个产品,制造出来一篇作文。写作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观察,自己的世界观念。另外一方面,它更重要的也是自己在和笔下的人物做沟通。那么,当这些孩子们在写,比如说有非虚构或者有现实的背景,有现实基础的文章的时候,管它是一个日记,还是一个比如和妈妈一起看景色这样一个故事,只要它不是纯虚构的,那么它都是在和笔下的人物做日常生活里层次丰富的,多元的沟通。所以,我现在越来越相信,一个人怎么写,他就怎么活着。

  三明治写作学院: 在您的童年、少年时期,您是怎么开始自己的写作的?写作在那个时候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淡豹: 我自己不是那种早早开始,然后走向写作之路的小朋友。不过我小时候确实很喜欢阅读。那个时候印象很深的,比如到了小学啊青春期啊,(不管)大人还是老师们都经常会说我的名字,说她就是喜欢看书,最初是一种褒奖,都是一个表扬。到后来,似乎还隐隐的带着一种担心,就好像这个女孩子会不会成为像阿雅唱的一朵“壁花”,就好像在担心我没活力,或者长大之后会没人爱。那个时候有这种很强烈的印象。所以“爱看书”这个标签应该是别人都会贴给我的。当时,我们家对我看书比较自由,同时提供比较多的资源。比如说很小的时候,西方的一些长篇小说也看很多,《傲慢与偏见》、《孤星血泪》、《珍妮姑娘》、《嘉莉妹妹》……在后面基本都是现在的孩子可能看得比较少的那种书,而且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小时候不太懂,比如说《巴黎圣母院》里面,建筑细节描写是什么意义,但是会这样硬看下来。同时我小时候文学期刊看得很多的,中国当代的作品也看得多。当时就是西方作品,还有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十七年文学,还有俄罗斯文学。比如说像什么《苦菜花》啊或者是罗素的儿童文学《卓雅和舒拉的故事》。然后还有另外一些非常现代的东西,这些我当时是不计来源地,几乎可以说是同时看的。不太像现在的孩子那样有一个从绘本到儿童读物,再到比如说儿童的幻想小说,志怪小说,再到经典。不太是这样的一条路线。我那时候就什么都同时在看。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我初中的时候很喜欢看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小说。可能是在其他的同学喜欢看港台、言情、亦舒、琼瑶的时候,我看了大量的才子佳人和章回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的浪漫往往是很宽容的。还有一个,它的写法上会夹叙夹议。中国古代小说其实都是这样的,我觉得它的议论的部分是蛮多的。这些东西可能对我现在的自己的写作还是有影响。

  我自己看到上海作家绵绵就是在《收获》杂志上。那是2000年,我在上高三。那时候就很惊讶,因为自己要面临人生很大的考验,也是在青春期。我在波澜比较多的年纪看到绵绵,觉得她对于人生描述得和之前看到的作家都不一样。那个时候,没有想到文学可以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归依,但是非常习惯去阅读。

  我作为一个少年,生活里没有别的事情,不爱音乐也不爱体育,也不爱社交或者恋爱,所以那时候看了很多小说。我想现在孩子的学校环境不一样。因为我当时是想学文科的,但是一个人如何成为写作者,我看不到榜样。我在一个以数学物理为主的这样一个竞赛学校里,自己确实也读了文科,但是对于一个人和文学的关系,和写作的关系,我看不到一个现成的榜样,因此阅读停留为习惯。所以我很羡慕现在的小朋友。

  那个时候我还记得很深,我一直很喜欢编故事,但是同时人又比较内向,所以高中到文科班,我喜欢看书这件事情也没什么办法,我就给我坐在我前面那桌的女孩编故事。那个女孩当时在早恋,她很喜欢浪漫故事,我就会给她编很多浪漫故事,最后走向笑场,就是把浪漫故事给荒诞化。因为我觉得她的浪漫特别不切实际,所以我会编造这种小说,一男一女怎么样浪漫求爱,跳那种舞会,最后发现这个女孩子只是想跟男生借一管502胶水。就是编很多这种。这个是我很有印象的。

  三明治写作学院: 为什么您后来会编这样的故事,而不是和他们一样浪漫的幻想?您觉得您所读到的才是真实的生活吗?

  淡豹: 我喜欢捅破肥皂泡。其实肥皂泡,以及肥皂泡的状态也是一种真实吧。但是我也总想要拿反面的东西给他看看。

  三明治写作学院: 您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要寻找“写作的榜样”了吗?

  淡豹: 没有,但是因为面前有成为科学家的榜样,面前有比如成为学术研究者的榜样,这些是现成的。我知道是一个人该如何一路念到博士去再做一个博士后,并且成为一位高校教师。我也知道一个宇航员是如何通过层层选拔,成为自己的。我也知道一个人如何去海外读书,我也知道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是,我看不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作家。因此我把阅读和写作框定为逐渐令我羞愧的一个爱好。

  三明治写作学院: 如果说现在有一个少年说他想要去寻找一个写作的榜样,您会如何回应他?

  淡豹: 我发现写作无论是作为职业还是作为爱好,它就像阅读那样。如果它来到了你,它不会那么轻易的对你放手。所以,比如说一个在三明治的孩子,故事星球的孩子,他们看到他们的老师,或者比如看到许佳本人,都可以感觉到,就是说once a writer,always a writer。只要你养成了一个用写作去表达和沟通的习惯,那么这种幸运可能会一再的来眷顾你。比如你将来有可能走上其它的职业道路,有可能成为那一个数学家,但是在生命某个时刻你可能重新开始写日记,然后你把你对于文学的标准,你对于表达技巧的这些关注也都可以放在这些东西里面。

  还有一个我想到,我小时候还处在过一个家长想让人记好词好句的阶段。有时候我妈妈会给我看一些好词好句精选,然后弄得我很反感。我喜欢写作,但小时候对作文实在是太没兴趣了,甚至语文成绩都不大好,所以也是出于对这种语文标准的叛逆,然后不会觉得自己和作家或者和写作这些词有什么关系,所以我觉得多元的作品评价标准很重要。

  三明治写作学院: 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现在也会面临到,就是写作和学校里面写作文的这种区别。您怎么理解这种区别呢?

  淡豹: 我想举一个例子,就是我初三转班的那年,到了一个新班级,第一次听语文老师去读新班级同学的作文,我简直是下巴都掉了。当时,语文老师会挑几个作文来读,当时读了五篇,其中有三篇作文都有一句是“我当时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然后我心里想说,啊,这是班级的好作文。而且大家都这样写,似乎也不是问题。

  那如果作文的目标是大家都要背下来类似的比喻,然后在表达“难过”的时候统一的使用,使用标准化的比喻,那我就会觉得很没兴趣。因为我始终觉得,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道数学题可以分解出来和解不出来,可是语文难道大家都要用“像心里打翻了五味瓶”,我就太困惑了。因此我觉得倡导丰富的表达,而且倡导个性化的观察。笔下不一定要写自己,但是永远笔下有一个我,就是是这个我在写作。这个我觉得很重要。无论是议论还是记叙都应该这样。

  淡豹: 真的,那个对我来说简直是很深刻的一个经验。我们班里同学我还都不大认识,第一次的语文课,然后我就惊呆了,我就完全没有兴趣。

  我自己还曾经犯过一个错误,就是因为我太蔑视学校了,因此我经常抄作业,对待学校就很不认真。到了高一的时候,又是来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他拿了我们在高一入学的时候各自写的自我介绍来找我,然后他说你这篇写得太好了,我希望你做语文课代表。但是问题是,我那个是因为很厌恶这个,我就抄的。然后我抄了一句,或者是我可能用记忆中的资料抄的,我写了一句什么像西班牙风格的大摆裙,Flamingo,大概这个意思,就是我希望我的生活是这样子。但是这句话是我从《少年文艺》或者《儿童文学》看来的别人的句子,就不是我这个性格的人会写的句子。所以他这样找我之后,他又是一个新教师,刚刚毕业的,我当时又是感到非常羞愧,我觉得我的那种叛逆和对付遭遇了老师的真诚。

  所以那一年,倒是我对老师很尊重的一年,到现在都记得语文老师的名字叫做张艳超,就是艳丽的艳,超过的超。很多老师都不记得了,但是他,我当时内心觉得抱歉,也不好意思说出来。因此我就很努力的给他当了一年的语文课代表。我是觉得大的学校的规则很难挑战,还有通行的考试评价标准,但是老师个人也是可以去发现一些好的东西,这样对于那些或者是努力或者是叛逆的少年也都是一种鼓励。

  我当时看着那个自我介绍,语文老师这样跟我讲了。我心里就想,如果这句话真的是我写出来的就好。这种羞愧又变成了一个嫉妒。

  三明治写作学院: 如果请您给孩子们讲一件您少年时期的有趣的事,您会想到什么事情呢?

  淡豹: 我在高考结束后做的第一件事,除了什么吃饭、睡觉、喝水这种事情之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考完试之后狂睡了一天,然后第三天我就去烫头了。

  淡豹: 就是叛逆啊,因为我之前在一个那种小小的搞竞赛的,一个很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学校里面就奥赛金牌这种是有的,但是坏孩子是见不到的。每个女生都要剪这种很短的头发,都像小鹿纯子一样,唉,你们可能都不知道了。就是每个同学的头发都像,(叹气),都像50年代的排球运动员一样,所以真的是各种管理让我很烦闷。

  所以考完试之后,我赶紧各方面解放自己,首先先去烫一个头,然后同时高三的暑假,因为我非常焦虑,我一想到,在我的阅读里也是人上大学就要谈恋爱了,至少你要做好准备了。我当时就很焦虑,我就去报了一个减肥疗程。烫头加减肥。我又不太喜欢运动,我是报了一个美容院的,用拍打大腿的方式来减肥的一个疗程。当时对我来说很贵,我把我的零花钱都用上了,然后去了之后发现,因为这个要天天下午都要去,发现简直是受刑。美容院的工作人员就是去不断地捏你的大腿,我们被捏得简直是青黑青黑的,这种留青黑的斑痕。他们说这样就可以让我的肥肉活动起来,活动起来就可以变瘦。所以我特别想告诫爱读书和写作的小朋友,就是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呆着,这很正常,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我们一定要同时加强对社会的了解,不要被减肥疗程欺骗。

  淡豹: 我后来还拉了一个我的朋友跟我一起去体验了一次。我就天天试图坚持去,有时候疼得太厉害了,我就应该会休息一天,就这一天我甚至会自责。我们全家也挺宽容挺自由的,我们全家都说这是一个骗子美容院。但是这个时候,就像我评的第二篇作文的小朋友写的。这个时候,外婆、妈妈,她们不同的立场就出来了,我妈妈是让我千万不要再去了,因为我有可能回来之后,就逼着我妈妈继续给我捏腿。我说人家讲了说你要多捏才有效,然后我妈说她看不得我这种鬼样子。我姥姥认为说这个肯定是骗钱的,但是呢,你既然已经交钱了,你不如还是把它弄完,不然这个钱不就浪费了。所以,我向来都是很喜欢一件事情里面,不同的人的立场,然后我姥姥的实用主义的立场,在她后来很多人生选择上都可见一斑。比如我姥爷去世之后,我姥姥就非常虔诚的信佛,因为她相信这样使她能够和我爷爷做一些沟通和对话。

  我自己越来越觉得这些实用主义的逻辑,这些看不得女儿受委屈,或者是虽然看不得外孙女受委屈,可是也看不得钱受委屈。我觉得这些心情都慢慢对我来说特别真实和可贵。

  我想起人的时候,想起的都是这些人的不舍、不甘、委屈、盘算。这些我觉得非常可贵。

  淡豹: 另外还有几份杂志在我高中的时候很重要。在我初高中时两个杂志,一个叫做《万象》,当时就是上海做的,在我们那边出版。另外一个是叫《作家杂志》,这是在长春的一个文学杂志。《万象》登了一些对我影响很大的文章,它在帮我定义什么是“优美”。

  我开始看到像毛尖写的电影随笔,也看到了比如费孝通回忆20年代,他读社会学的帕克老师的札记。还看到上海那些怪里怪气的人的文章,什么陈巨来啊,他们是非常不同的文体,但都是不同于当时我日常所见到的带引号的“优美”,让我看到文章可以这样写。而且他们的文章里面都有大量的新知,那个新知非常吸引我。因此我高考才受影响报的社会学。《万象》也做得很精美。另外一份是《作家杂志》,《作家杂志》当时可以说就是比较先锋的一个文学刊物,上面有很多很多当代诗,我很喜欢。也有一些更实验性的短篇小说。我看到很喜欢的诗歌,我就会去复印社复印下来。

  因为我在住宿学校,我从家里把杂志背到学校去。后来到了高三,我们两周才回家一次,我妈妈每两周就会开车到很远的,给我去送杂志。所以这些对我很重要。无论教育环境或者是大环境怎么样,父母总还是可以给孩子制造一个小的环境,让他在中间自由,体会优美,最重要的是体会到标准的多元性。

  三明治写作学院: 您刚刚说到了您体会到了优美,然后您也提到了优美里面的新知。您觉得这个重要的“优美”里面还有哪些很关键的要素吗?

  淡豹: 像比如《万象》,我会看到随笔怎样写。随笔和回忆这样的文体,经常是比较轻的笔触,可是会碰到很重的问题。用轻的方式来碰重的问题,这是一种。

  另外《万象》上的一些文章,它看起来短而轻盈,但是其实知识性非常强,然后又利索又聪明。所以我当时会顺着这些指引,我高中的时候,假期在家看了大量的电影。那时候都是很难去买,到处去搜碟片,我记得盗版碟片五块五一张。然后听古典音乐,看电影。这些文章他们所讨论的问题,比如说20年代的社会学教育,就是费孝通写的。或者是陈巨来写的,民国的生活和交往,还有人际网络。或者是毛尖写的,她对电影的观察分析以及电影背后的意识形态。这些文章本身也优美。文章和他们的所写的对象,本身有一种一贯性,让我觉得那个一贯的世界很迷人。无论是他们写的东西,还是他们能够写出来这些东西的知识能力以及语言本身,然后你自己就会想要进入那个世界里。

  三明治写作学院: 您正好也谈到了说这些东西对你的指引,那您是怎么样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或者说您是怎么样找到自己的?

  淡豹: 我这个倒没什么好的回答。因为我这个人也是很容易感到烦闷,很容易抛弃原有的道路。其实我不是一个目标很明确的人。我也很容易觉得厌倦,所以很难在一条路上走太久。我现在比较确定的是,我是喜欢写作的,不论是以职业的方式,还是以非职业的方式。所以,人生道路不好讲,我可能会走到各个地方去,但是我手里面总想还握着这一块小小的鹅卵石。

  三明治写作学院: 您是怎么确定说自己要跟写作一起走下去的呢?是因为您得到了肯定还是?

  淡豹: 那不是。刚说到标准那些就是因为它没有什么肯定。我觉得能够靠自己的想象去创造一个世界,这个太迷人了。人尝到过这种快乐之后,很难抛弃它的。而这个快乐,它是一种需要分享的快乐。所以我会给前座的人讲故事,我现在写出来也不需要你看到。但它不是一种一定需要认可的快乐。它的价值,是不需要别人认可的。也许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现实意义上的那种肯定,但是它的这种创造过程、表达以及它带来的那种沟通,比如说像我们高中时候,因为这些故事而有的笑声,这些本身就会让人想要一直握着这个鹅卵石。而且我一直觉得阅读和写作它有一个磁力,它吸住你之后,它不会离开。

  三明治写作学院: 我看到您在微博上推荐了《海洋奇缘》,您为什么会推荐这个电影?这个故事里面有哪些核心的要素是您看中的吗?

  淡豹: 《海洋奇缘》是一个女英雄的故事。她也不是一个女英雄追求浪漫爱情的那种,或者被拯救的传统公主式的故事。而是一个女孩子要担起部落的未来,然后从传统中找到方案,让自己的部落重新焕发生机这样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说这个Moana,她是部落的改革家。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的重心,是在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部落的复兴,在这两个事情中间建立联系,不是在公主的生活和王子的生活之间建立联系。

  而且我还喜欢的一个点是,Moana的精神力量,是来自于老祖母对她的faith,对她的信任,以及她的很多朋友们对她的支持,也来自于她自己对于部落传统的体认。在这个故事中,女性之间的肯定非常重要。反而是她的父亲,现任的酋长,是一个比较老观念,就不是那么支持Moana的一个人。所以我觉得看过之后会对于那种女性能给女性的肯定,还有把自己的生命和一个更大的命运联系起来,这两点会印象很深。还有就是它的那个景色太优美了,而且它整个都很自由,整个都哈拉哈拉的就很开心。

  三明治写作学院: 现在的孩子们好像都不喜欢传统公主故事了,难道之前的公主的故事真的落伍了吗?还是说它需要一种新的被讲述的方式?

  淡豹: 好像社会的思潮是有变化,我觉得大家可以去重写公主故事。如果我们重新回到,譬如《白雪公主》的故事的开头,那么我们可以让故事有什么样的不同的走向。我觉得革命性都往往不在于把一些东西彻底抛弃,往往在于给传统的东西注入新的内涵,这些是孩子们都可以做的。

  三明治写作学院: 您觉得在当下可能会以儿童为受众创作的故事里面,有哪些部分是您不喜欢的吗?或者说您觉得可以更好的地方?

  淡豹: 我会发现以儿童为受众的故事,经常是只强调孩子的善与美或者是天真、真纯,这种大人希望在孩子的身上看到的品质。因此我知道,这些故事不仅是大人写给孩子看的,而且常常是俨然带有教育的目标写给孩子看的。有时大人会把孩子简化成自己心中希望孩子是的样子。所以那一类的作品我就不是那么喜欢。

  我喜欢看到儿童的复杂性。我印象最深的是《乱世佳人》里面斯嘉丽又生了第二个孩子,我们说生二胎。她家的老大有一种又压抑又感到被忽视,然后又不知道如何排遣的那种烦闷。那个感受,我在很小的时候,都觉得是非常能够共情,也觉得很准确。斯嘉丽和白瑞德的爱情,好多我当时都不记得了,但是这一段我真是印象太深。

  三明治写作学院: 您最近出版了您的小说集《美满》,这个小说集里面有没有哪一个故事可以讲给孩子们听?

  淡豹: 最后一篇叫做《旅行家》,是一位50岁左右的男人的自述,分成了很多小段落,都是以这个人为主角的小故事的集合。其中有个故事,他恰恰讲到了他和女儿的一个辩论。实际上是他,他妻子和女儿三方的辩论,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有点像我外婆跟我妈妈和我对于减肥,这个钱已经花出去了,泼出去的水应该怎么办的一个不同的看法。

  爸爸认为,是钱的力量使得人相互尊重,使得他的女儿可以吃到速食的汉堡包。但是他的女儿认为是吃速食,是她自己的天赋权利。而她的妈妈会认可社会提供的丰富的选择,她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这三个人的这种立场差别,我想是小朋友们可能会比较熟悉的。

  我是把它放在一个家庭里面,其实这种冲突也可能会发生在公司里的上下级之间,可以发生在网络上,可以发生在很多地方。我相信小朋友们之间对于一些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三明治写作学院: 如果说要您给孩子们推荐一本书,您会推荐哪本书?不一定要是儿童文学,您觉得他们可以看的就行。

  淡豹: 我在小时候非常喜欢看简·奥斯汀。我最迷恋的是简·奥斯汀和《三言二拍》。你刚才说到公主的故事(这件事)也震撼到我了,我不知道他们现在对简·奥斯汀是什么态度,是不是也都给扬弃了。这样的东西上来就好像人要结婚,他们可能觉得这什么鬼。我是很推荐对于写对话,对于写咱们身边的这种生活,人和人的交际往来,吃吃饭,聊聊天(的这种故事)。我很推荐小朋友去读一读简·奥斯汀,因为她能够把一个家庭的安排,比如怎么吃饭,坐什么样的马车,如何跳舞,这样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而且每一个人物都非常生动有趣。

  还有有些人物的性格,她可能不喜欢,可是我觉得简·奥斯汀爱她所有的人物。对于她不喜欢其性格的,她用作品来讽刺的人物,她也经常怀有要帮助读者理解他们,理解这些人物的可笑之处的这样的意图。它不是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高级和低级,不是这样子的。所以我觉得读简·奥斯汀,第一能帮大家学会观察,第二让大家能够换一双眼睛去看自己平时可能觉得无聊乏味的家庭安排,周末上补习班,去上学等等这样很惯例式的生活,能够找到发现其中趣味的一个角度。第三就是其实我觉得简·奥斯汀能够让我们更有同情心。

很赞哦!